精彩小说尽在星座小说网!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胜国录 > 第5章 高楼风雨

第5章 高楼风雨

佚名2020-08-21 17:40:28

章绍如入阁之后,所主持的几项新政都与军务有关。第一当然是军费报销,第二是裁军。报销一案原有成议,户部奏请简派部员赴东南清理账目,廷臣皆以为然,皇帝亦准了,不料横生枝节。户部宵小听闻将有清理账目之议,觉得是个机会,打算走燕王的门路,鼓动燕王亲赴东南清查账目,这样一来,自然可以依仗燕王势力,予取予求。东南富庶,能去刮一层地皮,所得定是不菲了。燕王有揽权之心,才具亦很平庸,常为人利用而不自知,因而极易受到鼓动。

自宁王引退,内阁首辅久悬,足见皇帝心中另有人选。不过皇帝亦有难处,燕王赋闲多年,朝堂之上威望和资历都还不够,贸然入阁,纯然以爵位压制阁臣,不是善待大臣之道。不过皇帝既然有意培植,自然要替燕王混一重资格,以备大用。所以此时不会打击燕王勇于任事之心,而且不过清查账册,自有户部的人去操持,很有同意燕王之请的打算。胥吏想要借机招摇,这点伎俩当然瞒不过阁臣,不过有燕王挡在前面,不免有些投鼠忌器。章绍如入阁未几,不愿轻言。韩雍与严敬铭则不愿拂了燕王的面子,何况这办法冠冕堂皇,一时也难以驳倒。朝堂之上,众臣虽不赞成,却也不反对。

未曾想,解围的竟然是纪柏棠。他的奏陈很动听,说是先帝的忌日将近,值此国泰民安之际,更应于先帝灵前致祭。国事繁剧,皇帝难以离开帝都,宁王卧病,宜乎遣燕王代帝行礼。祭祀帝陵,无形中提高了燕王的地位身份,其次典礼向来务求隆重稳妥,非得三五个月不能办妥,燕王自然无暇分身去东南。皇帝觉得此议甚佳,燕王也觉得这样做,宣示地位的作用,比远下江南来得更好,对纪柏棠观感更添了几分欣赏。

纪柏棠此举,实在是为他自己打算。在他看,章绍如、韩雍、严敬铭形迹亲近,彼此守望相助,此三人论资历声望自己一时间都难望项背。不过既然已经放了暗箭,不怕没有逐一攻破的机会,当下之际,必得有可资利用的靠山,而这靠山自己亦可给予臂助。眼下最好的人选当然是燕王。纪柏棠深知燕王才具。倘若任其南下,在一般宵小的操纵下,势必既苦百姓又得罪东南督抚,届时民怨沸腾对燕王的声誉是一大打击。纪柏棠看得最深的一点是,皇帝任用燕王源自对宁王的猜忌,所以燕王唯有留在帝都,留在皇帝身边才能发挥作用,也才能为自己所用。最后也是最实际的,东南是章绍如经营多年之地,如今虽然烽火暂熄,但沙场余生的悍将四伏,如今的纪柏棠当然还不敢有染指东南的野心。

于是阁臣议定,仍是有户部简派司员赴东南清查,刘文静到底得以翩然出京了。依章绍如的安排,总司各处事务,是倚为心腹的表示,与刘文静同行的都是严敬铭所选极得力的部员,南下首站自然是要到设在江宁的两江总督府。

当年战事激烈,江宁为最。为此名城,章绍如率部血战经年,最后铁壁长围,百战艰难方才克复。之后百废待兴,两江总督俞英泰是章绍如一手栽培,所以最体恤民力,各处官衙都不见奢靡之气。刘文静携有章绍如的亲笔书信,分量非常,辕门投书自然就是延为上宾,俞英泰也不将刘文静同一般官吏同样看待。

“老兄此来辛苦,是替我两江百姓解难啊。”

这倒是实话,军费报销虽然分润者多,但说到底,苦的是劫后余生的百姓。故而免办报销,虽不免对将领过于宽纵,但总是善政。

刘文静心知前因后果,章绍如必已在信中说明,因而也就开门见山。

“临行前,老师嘱咐,军兴多年,各省账目底册繁多,务必切实整顿,从速核报。”

俞英泰自然能懂弦外之音,要的就是牵连多省,难以整顿,否则老兄你的江南之行岂不扫兴。当然这话是不便与刘文静说的。

当然,当然,我明日即召集属员,分头办事。”

果如章绍如所料,刘文静等人在东南延宕了半年有余。其间,公文往来甚多。这天内阁议事,皇帝终于有些不耐烦了。

“军需的账目底册,两江为这一件事,上了多少折子了?”

纪柏棠于这些小事处最留心,因而出班奏道:“禀皇上,共十八折。”江宁到帝都两千里,十日一折,实在也很可观了。

“那发下去的上谕呢?”

“十二道。”

“听听。”皇帝叩击着御案。“十二道上谕还办不出个结果,像什么样子!”

章绍如觉得此时正不妨申辩。

“禀皇上,东南军兴已久,牵连太广。动乱最初,湖南、贵州、云南皆曾募兵抗贼。战事激烈,将帅更迭不知凡几,一时之间,要清理出个结果,实在也很困难。”

皇帝听了,并未说话,倒是有理解的模样。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

“这样拖下去,总不是办法,你们拟个条陈上来,看怎样把这件事办妥。”

回到直庐,严敬铭向着章绍如说道:“涤卿,我看火候差不多了。我即刻回部拟定免办章程。”

同在直庐的纪柏棠听了,悚然心惊,原来打得是免办报销的主意,东南军费几千万银子,说免就免,这倒是真正大手笔了。

严敬铭回部,为防走漏风声,仿前朝锁院故事,关起门来,分发公事。不到半天功夫,撰文,誊清,用印,携着拟好的章程回到内阁,一奏即准,迅捷利落。于是户部和兵部的书办知道发财的黄粱梦碎,竟有抱头痛哭的。

报销案了,章绍如横亘心头大事便只有裁军了。动乱甫毕,各地驻军都超出所需。章绍如在总督任上就已经裁撤过一次,各地督抚亦相机办理,只是尚不彻底。朝廷财力凋敝,无力供给数量庞大的军队的是事实,何况四海太平,亦不需要大军枕戈待旦。只是章绍如担心此时裁军比不裁效果还要坏。

凯旋之初裁军,将士所获战利品甚丰,不虞生计,同时征战多年,思家心切,解甲甚易。如今战事结束一年有余,许多士卒腰缠已空,此时裁军,便是断了士卒生计,恐又要激出变乱。而且各地将领,难免骄悍,贸然放归,反而失之约束。因而章绍如面见皇帝提出,与其裁军,不如调各军实边。西北塞外土地广阔而少人烟,倘若调兵开垦,既不用国库负担军费又能使边尘不动,中原太平。这无疑是善策,无奈皇帝听得有限,最后仅章绍如的部分部属调去了西北边关,其余各地军队仍是就地裁汰。因为皇帝已经有了很固定的看法,当初为了平定流寇,不得以让地方自组武力,如今叛乱已平,兵权财权必须归于一统。即便不能一蹴而就,但在眼下,必得有忠于皇室的军队,地方将领的武力,务必剪除,章绍如的苦谏自然就成了逆耳忠言。

小说《胜国录》 第5章 高楼风雨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一部 冠盖京华 第1章 勋臣入京 第2章 平地风起 第3章 围炉定计 (推荐) 第4章 适逢其会 第5章 高楼风雨 第7章 天策开府 第8章 江南流连 第9章 正臣遭忌 第10章 内轻外重 第11章 祸起边关 第12章 骁骑入卫 第15章 困守孤城 第16章 寸土必争 第17章 袍泽故旧 第18章 热血寒霜 第2章 羽书勤王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